|
青海循環經濟工業增加值達60%以上在29日舉行的青海改革開放40周年首場新聞發布會上,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立明介紹,循環經濟工業增加值占青海省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0%以上,產業結構正加速調整優化。 改革開放以來,青海立足資源稟賦,依托國家“大三線”建設和西部大開發等歷史機遇,累計完成投資10048億元(人民幣,下同)工業投資,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、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、海東工業園區相繼建設,形成以鹽湖化工、有色金屬冶煉、生物醫藥、特色輕工業為主的特色工業基礎產業體系。 “改革開放前20年,青海工業結構以資源型和原材料類為主,重工業比重一度高達95%!睆埩⒚鹘榻B,青海相繼謀劃實施以“建設百個重大項目、培育百個骨干企業”為主的“工業雙百”行動,著力建設15個重大產業基地,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工業轉型升級。 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,2017年,青海全部工業增加值790.63億元,比1978年增長51.6倍,1979至2017年年均增長10.%,占該省GDP的比重為29.9%,基本構建起5個千億級產業基地、10個循環產業集群和12條循環產業鏈。 “2012至2017年,青海主要特色優勢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,鋰離子電池、銅箔、鋁箔、光伏電池等產品從無到有,產量逐年提升!睆埩⒚髡f,特別是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,逐漸形成規模優勢,過去五年間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1.6%,呈現快速增長勢頭。 張立明表示,下一步青海將積極引導企業加快節能、節水、環保、清潔生產和安全生產技術改造,加快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,選擇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向而行的產業,以生態保護倒逼高質量發展。 |